找到相关内容5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改变人生的法语 ——达真堪布

    真正学佛的慈悲、学佛的智慧。 2、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,轻松、自在、完美的活法叫佛法。 3、真正的修行是修心,是修正自己,而不是修正别人,放下爱,慈悲一切众生,才是佛法的真谛。 4、面对任何人... 按:达真堪布法语是从上师讲法开示中精选出来的语录,内容睿智深刻而又深入浅出,圆融了世与出世间法,周围有很多师兄一见到这本小册子就很欢喜,爱不释手,随身珍藏,随时翻阅。甚至一些不学佛的朋友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576396.html
  • 佛陀的微笑

    增加,亦不因你空手到来而减少。佛陀的微笑,无欲无求,不贪不。“风来疏竹,风过而竹不留声;雁度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”,这应该是对佛陀纯净微笑的最好的诠释。世间万物,始于造化,不因而生,亦不因而灭。放下,蓦然回首,佛陀还在微笑呢!   佛陀的微笑是神秘的,意味深长,令人心仪。千百年来,叩拜于佛前者,以恒河沙数,然参透佛陀微笑者几人欤?曾经在灵山会上,佛陀拈花微笑,百万徒众面面相觑,不知所措...

    凌志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194522.html
  • 禅宗要领---坡主

    :不二法门   世间一切矛盾对立,都是生于众生分别的主观判定,故我放下的人,不会执着于增减生灭善恶垢净……的分别,强烈地执善拒恶美抑丑等其一端坚固分别的人,便不是悟人。六祖言“不思善不思恶”心经云“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”,皆是放下分别执着之意。   要理第五:即心离心   佛性是众生本具非从外得,修行只是放下错误分别执着覆盖从而把内心佛性开显出来(见性即名内道),而不是向外...

    佚名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3551922288.html
  • 佛教——一肩担却古今愁

    自净其意, 是诸佛教”。  可见,慈悲于众生,利他而放下,正是佛陀精神的所在。  在佛教典籍中,慈悲助人,护生救苦的思想与事例比比皆是。  从佛陀舍身救虎、割肉喂鹰;到地藏王菩萨.地狱不空,誓不成...通过行布施,而打破,视人诸法平等无二,行慈悲利他之事,则必将体现出自的真实价值,识得清净本性之自我的本来面目。另外,佛法的四摄六度事实上也在教授慈善事业发展过程和应对的方法。行布施,首先要注意...

    王立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5358686.html
  • 放松:持诵之钥

    其本质在于用佛法来修持佛法,使修持的目标和修持的手段,在佛法的基础上达致统一。放松,意味着我们不着相,放下,体现“诸法无我”。透过放松,我们既不陷于紧张,又不陷于分心,体现“不着二边”的中道。在...  放松:持诵之钥   李炳时   持诵经、咒、圣号,是很多修行人的日常必修课。持诵的无量功德,在于修行人以念力契应佛法,获得佛菩萨的悲愿加被,增福消业,培养禅定力,减少,增进菩提心,开发空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75978529.html
  • 点亮心中的灯

    出于清静身心,祛除浮躁,放下,感悟人生,学会与自己融洽相处的目的,实际就是佛法倡导的明心见性。带着这样的目的,的感触不可谓不深,从吃穿住行到日常早课诵经,无不体现了“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”、“勤俭...“是非场”中经受炼狱的千磨万击,身心疲倦,不知所终。殊不知,犹漫漫宇宙而言,个体仅微小尘埃一粒,轻如羽毛,查如轻烟,仅仅局限于个体的自观,恐怕除了堕入烦恼纠结,别无他法,如若能放下,自在,摒除“...

    顿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5794927.html
  • 发自心中的爱语

    的话也随之不同。 常说爱语摄众生   爱语,令闻者生起信心,赞叹与鼓励有着一股积极的作用。因为众生都有,皆希望别人对自己是赞叹、鼓励与肯定。爱语,便是因应众生的心,所讲出柔软、赞叹、鼓励的言语,令众生闻言心生欢喜,充满信心、希望。事实上,一般人听到责难时容易失去信心,而真正能够接受大众批评,且听闻批评后还能如饮甘露者,可说是少之又少。因为,对众生而言,要放下,毕竟是件不容易的事。例如有...

    见憨法师

    |沟通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939161539.html
  • 忏悔“慢”之过

    ”呵呵,这不就是破除执吗?放下,反而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,得到自己想要的,让别人成功的同时自己也就成功了,命运真是有意思,值得深思回味。 阿弥陀佛,当愿众生证悟菩提,一切怨亲债主获得解脱、... 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谓之众生五毒。自己虽在“嗔痴”上障碍甚大,如今却发现慢之心,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,也在悄然增长,如不...

    zhangjianxin

    |慢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703231911.html
  • 在烦恼,烦恼在

      放下 放下烦恼    “”是什么?我是“五蕴”假名所成,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的假合而已!我们习惯把这个身体当作是“”,把身体感官的觉受当作是“的感觉”,依着感官对境所起的觉受而有...   人生在世孰能无烦恼,纵使一时逃避了,最后仍要面对,根本之道是认清烦恼本质、破除,练习与烦恼共存,在烦恼中安、调、化,了解到烦恼不惹自寻烦恼罢了。   的学生中有好些人已...

    许永河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025112930.html
  • 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[东杜仁波切]

     接着,将描述以别人的悲苦为重点的心理练习。有些人忧虑,观想可怕的痛苦会产生心理疾病。实际上,这会让我们放下。因此,打开你的心,让慈悲的感觉涌起。   生动地观想一位无助、受惊吓折磨并哭叫求助...不曾离开。你看不到,是因为自己心中的障碍。慈悲已经将它们全部净化了。”   当我们的慈悲增长时,比较容易放下不断分别的心。在慈悲的开放中,可以转化混乱为清静见,这是心的本初智慧。   ...

    东杜仁波切

    慈悲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330597342.html